冲绳引以为傲的文化
冲绳在14世纪~16世纪中左右为止的「大交易时代」里,以日本及中国为首,在与东亚・东南亚诸国互相交易及交流中,接受各地知识与技术,并结合自然风土衍生出独特的文化,孕育着这片土地。
在招待中国使者「册封使」的宴会中,三线及舞蹈等艺能发展,于18世纪受到日本能剧及歌舞伎的影响进而衍生出「组踊」这项文化。
工艺品于17世纪为制作呈献给江户幕府的贡品时,精进技术所进步而来的。藉由琉球处分的机缘,琉球工艺品与本土的低价制品迎向互相竞争的时代,但进到昭和时代后开始逐渐受到高度的评价。
1945年的冲绳战中有形・无形的传统文化受到相当大的损害。战后传统的工艺受到时代需求逐渐进化,因而确立现在的地位。
传统艺能于战后,作为疗愈人们心灵的寄托而快速复兴,现在在各地也都持续传承着其传统,并确立现今的地位。
Yachimun(陶器)

冲绳的陶器称作「Yachimun(陶器)」。透过与中国、朝鲜等周边诸国的交流而提升品质,且于1616年时,接受从萨摩招聘的朝鲜陶工指导。
于1682年3个地方的陶窑由那霸的壶屋所统合,从此冲绳的代表陶器「壶屋烧」就这样诞生了。在这之前,冲绳各地也有生产许多陶器,冲绳本岛中部的读谷村・喜名中有着据称冲绳陶器中最古早的「喜名烧」的古窑遗迹。
1972年之后,冲绳首位人间国宝,壶屋烧的金城次郎先生将工房转移到读谷村后,许多陶匠们也聚集到读谷,现在也与那霸的壶屋一样,成为制陶的名所。
于读谷的每年10月第3个星期六日,11月则是在那霸市壶屋,皆有举办「陶器市集」,如果有机会的话敬请务必来访。
于1682年3个地方的陶窑由那霸的壶屋所统合,从此冲绳的代表陶器「壶屋烧」就这样诞生了。在这之前,冲绳各地也有生产许多陶器,冲绳本岛中部的读谷村・喜名中有着据称冲绳陶器中最古早的「喜名烧」的古窑遗迹。
1972年之后,冲绳首位人间国宝,壶屋烧的金城次郎先生将工房转移到读谷村后,许多陶匠们也聚集到读谷,现在也与那霸的壶屋一样,成为制陶的名所。
于读谷的每年10月第3个星期六日,11月则是在那霸市壶屋,皆有举办「陶器市集」,如果有机会的话敬请务必来访。
琉球玻璃

冲绳的玻璃制品是从明治时代开始的。当时并非是现在色彩缤纷的颜色,而是透明的玻璃制品。现在的琉球玻璃是在战后所演变而成的。在物资贫乏的时代里,利用美军所废弃的可乐及果汁瓶等,制作杯子等日常用品。至今演变出各式各样色彩表现的高艺术感作品。
喜如嘉芭蕉布

冲绳的织物中,最具历史的「芭蕉布」凉爽且坚固,从平民到士族皆受到广泛的穿着使用。糸芭蕉所编织而成的布匹虽然只有一反单位的布料,但却需要使用40棵以上的芭蕉,加工作业为纯手工制作,因此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熟练的技巧。现今已很少使用在日常穿着的衣物上,因应时代的需求,进而转变成小物品及包包等商品。
红型

代表冲绳的染物「红型」,结合印度及爪哇的更纱技法、中国的型纸技法及京友禅的手法,于18世纪中期才确立现今技法。琉球蓝及福木等染料由于价格较高,因此发展成王族与士族的衣装。黄色为最高级的颜色,除此之外依照阶级、年龄、男女以颜色作区别。
三线

从中国所传过来的冲绳艺能代表乐器,16世纪左右作为琉球的音乐乐器定型。现在也在琉球音乐等文化中相当活跃,在冲绳县内也能听到许多地方传出三线的音色。